
剝雞蛋大家都會,但一般情況下得是熟的才能做到。假如說有個人竟然能用一臺機床來剝雞蛋,而且,這雞蛋還是生的,您會不會覺得像天方夜譚?別說,咱們常州,還真有這樣一位90后小伙子,會這項“神技能”。
飛速旋轉的車床刀頭,飛濺的蛋殼粉末,操作者不時調整刀具的方向和角度,不一會兒,雞蛋頂部殼膜分離,一圈圈“脫”去薄薄的“外衣”,只剩一層薄膜包裹著蛋清和蛋黃,吹彈可破。
“這個殼,相對來說從頭到尾是一樣厚的,但是實際加工的時候,兩端的殼、越后面的和越中間的越薄!苯K龍城精鍛有限公司員工劉洪告訴記者。
記者用手指輕輕敲擊薄膜表面,彈性十足,只是指甲輕輕一摳的力道,膜就裂了。而這個小伙竟然能用打磨金屬的車床“加工”脆弱的雞蛋,手眼配合的功夫十分了得。
“雞蛋是球形的,機床只能走直線,所以要左手右手配合起來一起走,才能走成圓弧的。”

劉洪今年24歲,在江蘇龍城精鍛的模具車間工作了三年。由于公司主要生產(chǎn)的是汽車發(fā)電機精鍛爪極,對模具加工的精度要求很高,從一整塊膜胚到精細的模具,要求最小精度為0.1毫米,部分產(chǎn)品的精度要求甚至達到0.02毫米。于是,劉洪想到了用生雞蛋練習。剝蛋殼的精度,控制在0.01毫米左右。

“他剛提出來的時候我們感覺很驚訝,有點不可思議,但是當他長時間練習之后,發(fā)現(xiàn)這種訓練是一個很好的辦法。”劉洪的師傅上官曉金表示。
每天下班后,劉洪都會留在車間練習兩個小時,一開始,轉輪上的雞蛋一碰到刀頭就碎了。一個月下來,他都記不清自己吃了多少次炒雞蛋,吃不完就分給工友同事共享。漸漸地,雞蛋在車床上實現(xiàn)了殼膜分離,三個月后,劉洪終于達到了讓自己滿意的程度:平均二、三十分鐘就能替一枚生雞蛋脫去三分之一的外殼,成功率還挺高。另外,劉洪還有一項本事。
“因為我們車工是刀出來的,平時他看到那些鐵屑之后,就能知道你這一刀車掉多少絲。”江蘇龍城精鍛有限公司模具車間主任汪東榮十分佩服劉洪。
“一刀過去,加工的這個鐵屑掉出來之后,我基本上就能看出來這個零件縮小了多少!眲⒑檎f,他從小就愛搗鼓電器、機械類的東西。走上工作崗位后,師傅教導他車工的第一原則就是“精細”,這決定著產(chǎn)品質量。因此,“用心”和“細致”成了劉洪的工作準則。
“平時我們也看在眼里,主要是他的心態(tài)很好,他不光自己個人技能好,他還帶動一批新來的員工! 汪東榮告訴記者。
在前段時間武進區(qū)舉辦的“技行武進”技能大賽中,劉洪斬獲車工組一等獎,并被評為2016年武進區(qū)“技能狀元”。這個92年出生的小伙子,目前已成為模具車間最年輕的技術員。